首页 财迷抗日记 下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傅仪称帝
 冬天过去了,春天到来,东北的抗义勇军的活动又开始多了起来。

 现在,辽宁、吉林、黑龙江都说有十几万抗义勇军,也经常有与伪军的大小战斗。但报道战斗最多的是热河的抗战。

 大家不知道热河有多少抗五军战士,但袭击鬼子最频繁、打死鬼子最多的是抗五军。

 实际上在热河的抗五军还是只有六万人左右,最后在河北的抗五军一个师,虽然后勤补给已经到位,但是没有进入热河,而是穿上中央军的军装,算是五十五军最后保留的那个三十六师了。这长城南面给了他们一段防线,他们要守,这样也方便关内、关外的联系。现在大部队的行动,以及大队的军用物资运输,还是要从热河北面绕路,但是以小队的人员往来、少量的物资、民用物资等,都可以从长城直接进入热河了。一些商品,通过热河后,还进入东三省;而东三省的一些商品,也通过这条路线进入关内。抗五军、李际的“抗救**”都从这些通商中得了点税,东北的百姓、各支抗义勇军的一些经济,也因此好过一点。不过,军用这个通道,进出一些间谍,也是正常的。不过,中央‮府政‬从来没对军宣战过,东洋人现在要出入天津、上海等地,可是方便得很!

 不过热河除了抗五军正规部队外,还有共济会民兵十多万人。热河的鬼子有七万来人,加上三万来伪军,集中驻守在承德、平泉和朝阳等热河与辽宁接近的城市,以及在这几个城市之间的交通线上设了几个据点;在开鲁驻扎的就有一万多人,是承德之外驻军最多的城市,原因很简单,这个城市有点孤立无援,周围都是抗根据地、游击区。热河的中部和西北部,都在抗五军手里,抗五军的纵队司令部就放在了赤峰市。农村不用说,是抗五军的游击区,包括与辽宁接壤的地区。

 说起来,在东北的军现在一共四十多万,而在热河这么不大的省份,还只守卫半个省的情况下,有七万来人算是密度很高了。

 但热河的南部地区是个打游击占的好地方,山区多,除承德附近外,人口密度比较小。所以现在这些军据点还是常常受袭击,抗五军游击队把据点上站岗的人当靶子打。如果出据点去追打,人少了不行,很可能让抗五军打埋伏。可人多了,一般也得不到便宜:抗五军一下子就进了山,边打边走,依次掩护;到了夜里,又派几个人来用手榴弹袭击。

 而军学习抗五军的样子,开展的游击战,在我根据地军民有了警惕后,效果就差多了。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军这种游击战应该叫做特种部队战或者特务作战才是。他们不光要带上弹药,还要带上粮食,才能深入到我根据地深处。时间不长后,粮食没了,要不就回据点,要不就去打老百姓,但后者容易暴目标。加上他们的电台被我侦察到后,这种小股部队常被我军民包围歼灭。

 在几股派出的“特别作战部队”被歼灭后(主要是他们的电台暴了目标,不过军自己还不知道),由于牺牲太大,军已经不敢再进行这样的活动了。现在只有离他们自己据点不远的游击区,他们还敢派一点“特种部队”与我军游击队对打。深入我根据地的事,只有派几个人的间谍式活动,其他的已经停止了。

 这说明,长期的游击战争,得到当地民众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军对我民众使用野蛮的手段,起了民众的愤慨,民众警惕也提高,组织起来,保卫乡村,主动为抗五军报告情况。鬼子连想要学土匪,以深山为窝点,都不行,让百姓发现了,就会报告共济会。这种间谍式的“游击战”促进了热河根据地的民兵建设。

 …

 随着天气的转暖,军在热河的损失也又开始上升,每个月要死上个二百多、三百人,还得不到热河的什么物资,实在是得不偿失!

 对于这个局面,方面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他们又面临一次决择:军部的多数人,包括田中曾男,说不如让关东军退出热河,把热河让给抗五军。可是关东军的人不肯,已经死了这么多人打下的地方,怎么能放弃?撤退的话,不光白白便宜抗五军,还会助长华人的抗气焰!现在抗五军是抗义勇军中最顽强的部队,是大华关心抗的人们心中最引以为荣的部队,所以,别的义勇军可以松一下,但这抗五军要重点的打!

 热河军制订了一个扫计划,需要至少四个师团加一些伪军十三万人以上,对抗五军围剿。因为承德和平泉、朝阳等一线至少要一个师团的兵驻守,另外二个半师团去包围抗五军主力,他们在阵地上面对面决战!开鲁一个师团防止抗五军北窜并作为预备队。

 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大部队过去,抗五军就走了,碰到的只是一些地雷和零星扰。而后面空虚的地方却又挨打了,据点又被拔了,大部队只好回去。

 为了改变这么被动的局面,他们对军部立下军令状,说给他们加一个师团,他们自己从东三省调一个师团和一些伪军,一定可以用一个月,扫平抗五军!

 军采用了两个办法,双管齐下:一是集中兵力,专门攻打热河的抗五军;二是提高伪傅仪的地位和作用,希望他们能完成一些多组织伪军、为军多收集东北资源的任务。

 为了集中力量打抗五军,在黑龙江等三省,军采取收缩到城市防守,并扩大伪军的作用,把日常治安更多交给伪‮察警‬和伪军。为了使伪‮察警‬等更加卖力,他们还答应了傅仪要当皇帝的要求。

 傅仪想当皇帝,是从伪“州国”成立前就提出来的,但这么做一方面不利于军宣传“州国是因为州人民强烈要求而成立的民主国家”回复帝制毕竟是开历史倒车的事,有独裁的意思。第二方面,军确实是要让“州国”低一头,傅仪怎么能作为皇帝,有与天皇接近的地位呢?所以开始时没有答应傅仪,只让他当了个“执政”

 而且从“州国”成立后,军就与之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就是方在“州国”有许多特权,而“州国”的防务、经济、外等都由负责。这些东西,**地把傅仪定位于一个傀儡的位置。

 其实不管怎么说,傅仪就是一个傀儡。但这样明显地做,让傅仪和他的一些汉手下很没面子,心里很不痛快。这些人中,特别是傅仪自己,还是有复辟的梦想。傅仪就自己出钱,养了一支“大内卫队”梦想有一天靠这些忠于自己的三、四百人,打出一个皇朝来。

 对这些做法,军是不高兴的。就以这支“大内卫队”为例,军就曾派了军中的一些“柔道高手”穿了便服,对十多个上街的“大内高手”挑衅。“大内高手”们平时练的是中华武艺,把这群“柔道高手”们打得落花水。观战的军发现情况不妙,放出几条狼狗来助战“大内高手”们才知道遇上的是军的人,在打死了几条狼狗后撤走了。

 这时的军正要打傅仪,就派军宪兵跑到“州执政”那儿去要这几个卫队成员,说他们是“抗分子”傅仪他们当然没胆量、没能力保护他的卫队,只好把这几个卫队成员交给了军,结果这几个人都在军宪兵队里死于酷刑下。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傅仪当时的地位和处境。他们这帮汉们也就没什么事做,整天发点牢而已。(嘘!这可是要悄悄地,不能让东洋主子知道!)

 由于这两年下来,军在州的形势很不理想,现在军想让傅仪他们伪‮府政‬多出点力,以应付抗烽火,所以就来给傅仪他们一点“骨头”啃啃了。反正这皇帝什么的,不就是一个名份罢了!

 军从一九三四年一月就宣布,傅仪将在三月登基,当“州国”皇帝。军说,他们为傅仪“扶上马,再送一阵”;现在东北的警备部队在他们的训练下具规模,军准备松一下手了。傅仪和一些遗老遗少们高兴了,他们“终于胜利”了!而下面一些汉们,也有了当汉的理由了:“咱可不是给东洋人干事,咱是为皇上当差!”

 …

 军提前两个月就宣布三月份傅仪要登基的消息,正在东北的王亚樵听到这个事,还能坐视不理?他马上策划、指挥敢死大队组织行动,准备为傅仪的登基送一份大礼!  m.SsvVxs.cOM
上章 财迷抗日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