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迷抗日记 下章
第二十一章 不用电的橡胶厂
 财更忙了,规划、建设这新基地吧。

 沿南边的路,建二排三层楼的宿舍、办公楼。中间是大门,大门里修一条从南到北的中间道路,工厂车间分在这路的二边。

 围墙,都用竹篱笆,车间和宿舍,尽可能用竹木结构。自己买下的竹子木头,先用起来。

 陶瓷厂、制药厂、机械厂,还准备搞一个橡胶厂和一个三夹板厂。

 其中抗菌素车间、做械的车间、将来的半导体制造车间、技术研究部,都是要保密的,集中一起放在二道围墙中。

 现在看起来,这块地买得大了一点。房子这么盖了,好像也没这么多人住。算是房产出售?靠街一排的一楼,都设计成商店样子。如果能卖出去,这商店可比住房贵多了。

 还有一些地方空?没关系,围起来,当个手击训练场。以后要发展也可以有地方。

 这建三夹板厂,是因为他买下的木头太多了,而且现在的木头加工实在是浪费。

 要做一方凳的腿?好,拿一十公分左右直径的圆木,用斧子劈,劈出一个平面后,在按要的尺寸在平面上弹上二条直线,再劈,最后硬是劈出一个方木来。

 当时看木匠技术的高低,主要就看你劈出的平面有多平。如果劈完还要用刨,水平就不行;如果只要用细刨来二下,技术就算高。在要求不高的地方,劈完都可以不用刨了,这才是师傅,这才叫手艺!这技术“斧头帮”的人是比不上的!

 对于技术能练到这水平,财也是很佩服的。只是这些师傅就不考虑,这样一大半的木头被浪费了,工作效率还低。

 规划好工厂平面图,就开始建设。

 在重建大凤家时,是请的一个“建筑工程队”其实也就是一个有经验的师傅,接到活后找了三个徒弟和一些小工,就干起来了。没有机械,全手工。木头框架一立,砌上砖,钉木板,上瓦,齐活了。

 财价钱给得好,找的人多一点,用的料好一点,房子就盖得快一点。

 现在科辉工业园的工程,应该是个大上海的重大工程了,财自己成立了建筑队。盖大凤家时的建筑工人,都成了他的工人。另外还招了不少师傅、工人。“肥水不外人田”自己这么多工程,还不搞个建筑公司?说不定以后还搞房地产呢。

 木材厂,是第一个突击工程。它好了后,其它工程就可以用它的产品了。

 木材厂的机器,都要靠自己做。这三夹板的机器,就是像圈笔刀一样,把大圆木削成长长的连续的薄片。这样的一台大车,财说了个原理,让机械厂田家旺和工人师傅,按现有车放大,设计了。财最后审核一下。大车是皮带传动,不过不用变速装置,所以大是大了,但并不复杂。零件不多,都自己的机械车间加工制造。

 至于电动圆片锯、带锯,都是简单的机械。只是带锯片的制造有点难。三夹板要用的机,自己搞了四柱机,反正需要的压力并不高。

 只有锅炉是买的,什么进口考克兰锅炉。财是学化工机械的,也学到过锅炉,算一些热换面积什么的,都是没有问题的。对这锅炉大概一算,发现设计很不合理,受热面积小,浪费煤。

 还说这是“世界最先进的锅炉了”骗到我内行的头上来了!但也没办法,谁叫大华现在的制造业这么差,什么都要进口呢。

 事实上财是冤枉了这设备商,这确实就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锅炉之一!这个时空的锅炉设计结构和理论水平就这样。

 木材厂房子盖好时,机器也做得差不多了。实际上盖这木材厂中,已经用到了电动圆片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盖木材厂时,多招来的的木工、竹匠、小工,除了部分平整土地、建篱笆围墙外,还作了点培训,后来部分就到木材厂里干了。

 木材都从自己的木材厂出,特别是五夹板生产出后,大受

 看到木材厂的机械效率,有几个别的建筑公司,也向财购买电动圆盘锯等。

 财的宿舍楼是他自己设计的,是按几十年后招待所标准房间的设计。上了楼梯是一条走廊,走廊的一边是房间,另一边是对着院子的栏杆。

 关键是每个房间内有个卫生间,里面当然是科辉的成套卫生洁具。

 也设计了几个套间,是一个客厅加一个或左右二个标准房间。

 房间的分隔,是一排壁柜,占地少,贮物多,整洁。

 一楼留了大间,当教室、办公室、餐厅。厨房当然也在一楼。反正以后要隔开也容易,做一排壁柜就行。

 这标准间的设计,这成套卫生洁具,壁柜,让来观看的人都觉得实用、新颖。

 “嘎高级的房间,做工人宿舍太浪费了!”好多看了的人这么说,并往外面传,结果来看的人更多。

 不过财的目的达到了:此后他卫生洁具的销量就慢慢上去了。

 而且,科辉公司的企业形象也提高了:公司的职工宿舍都这么高级,这个公司肯定差不了!

 橡胶厂是财早想要建立的。因为现在化工机械零件中,维修周期最短的就是密封元件了。这成了科辉化工机械的一个瓶颈。自己有了橡胶厂,就可以生产耐酸耐碱橡胶了。

 财去了解现在上海的橡胶厂水平。

 财以前租的院子是没有电的,晚上要点油灯,财不太习惯。不过上海还有不少人家是没有电的。

 没想到,财到了一家没有电的橡胶厂。

 一个生产法兰垫圈的小橡胶厂,就是没拉电线的!

 给模具加机,是人力的。是螺杆机,二个工人转动约一米直径的铁盘,转动螺杆,把模具下去;大铁盘还能后退九十度,然后向前撞击“当、当”的撞几下,使模具得更紧。另一时空好象只有手工挤甘蔗汁,才用这样的机构,不过小了多少倍。

 硫化的高温,是在机下面放了一个煤球炉来加热的。

 温度的掌握,是用水往模具上滴来看的。

 如果水在模具上变成连蹦带跳的水珠,那就是温度太高了;如果水滴在模具面上发白、较慢蒸发,就是温度太低了;如果水滴在模具面上发白后,很快蒸发不见了,就是温度正好。

 财看着时,一个工人懒得用水去滴“呸”地一口水吐在模具上。口水蒸发后,一股臭味上来,过了浓浓的橡胶味。财赶紧逃了出去。

 练生胶的练胶机,是人工摇着转动的;生胶下料,是人工用剪刀剪的;…反正一切都是人力的,不用电。

 财若不是来到这个年代,怎么也不能想象,一个橡胶厂,居然是可以不用电的!

 …

 (有读者可能觉得这些事情没什么意思,您受累看。宫沉泗觉得要是再没人写这些事情,以后怕没人再知道这些了。木头铺的南京路、没有电的橡胶厂,就像老木匠的手艺,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  M.SsVvxS.com
上章 财迷抗日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