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二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四节
 公元185年4月。

 李弘带着八百多名士兵一路上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卢龙塞。随即他就在塞外继续招收零星的小股马贼,在徐无山四周开始募兵,派人到渔郡购置武器和铠甲。虽然钱财不多,但装备一千多人的‮队部‬倒是绰绰有余。

 这次深⼊鲜卑国招抚马贼,抢劫和连亲车队的事,他也不敢隐瞒,命令一个擅长书写的手下写了一封文书,派人送到了太守刘政处。不久刘政回文,把他大大地褒奖了一番,同时派人送来了一些粮食和武器甲胄。

 对于卢龙塞军队的建制问题刘政也给了答复。鉴于卢龙塞军队数量在逐步增多,可以增加曲一级的建制。但是曲一级的军官是军候,秩俸六百石,他付不起这个薪⽔。如果军司马李弘能够说服他们继续拿屯长的秩俸,就可以按照李弘的要求扩军。至于屯长一级的军官李弘可以自由任命,但秩俸减半。原因倒是很简单,由于去年⻩巾暴,造成冀州青州税赋大减,无力支援幽州。开舂幽州的百姓有种子下田就非常不错了,至于吃穿暖,做梦去吧。所以现在整个幽州的郡国兵,边军都在精简编制,庒缩开支。因为卢龙塞的重要,编制可以照旧,但秩俸是无论如何都给不齐的。

 李弘一时间哭笑不得。他不知道太守刘政大人是真的没有钱,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他自然不好办,只好暂时没有理会。

 李弘喜和士兵们泡在一起,一起吃饭‮觉睡‬,一起训练格斗,一起打闹胡侃,本看不出来他还是一个掌管卢龙塞的军司马大人。李弘从不拿自己的秩俸,他一分不剩,全部贴补士兵们。所以他穷,连偶尔送给小雨家用的钱都是向田重借的。李弘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就连甲胄都是最旧的,铠甲他都留给骑兵战士用。他不喝酒宴请,也不允许其他军官们在一起互相宴请吃喝。所以士兵们爱戴他,把他当作自己的兄弟一样,顺从他,拥护他。

 李弘带兵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残酷。每天的训练任务每一个士兵都必须完成。谁不完成,他就一直陪着,直到完成规定的数量。他说得非常简单:“今天不努力训练,明天也许就死在‮场战‬上。这是保命的技能,不会就只有死。”所以大家信服,士兵们都自觉地训练。

 到中旬,卢龙塞已经基本上有了两千人,但军队依旧按照三个屯的建制在训练,将士们开始有怨言了。

 这个时候,里宋回来了。

 李弘听到小懒地汇报,一口气冲出了卢龙楼。虽然他和里宋只有半天的情,但却是生死的情,对李弘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里宋是他重新进⼊大汉国领土遇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汉人。是他把自己领进了卢龙塞,推荐给了田静。如果没有碰上里宋,自己现在在哪里,谁知道呢?

 里宋站在那里,其貌不扬,普普通通,背着一个小包袱。李弘冲上去,狠狠地打了他一拳,大笑起来:“长忆,叫我一声子民听听。”

 里宋也大笑起来。他们在草原上逃命的场景再次涌上两人心头。里宋的眼眶润了,如果不是李弘救他,他早就尸骨无存了。

 李弘看到里宋,突然不可抑制地想起了田静,想起了王进,想起了姬明,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把抱住里宋,大声叫起来:

 “长忆,我带你去看看校尉大人,去看看所有战死在卢龙塞的战友。”

 两人站在田静的墓前,久久没有说话。

 “长忆,你还走吗?”

 “不走了,一直跟着你,直到象校尉大人一样,战死沙场。”

 李弘眼含泪⽔,用力拍拍里宋的肩膀“好。我们一起⼲。谁先死,谁就把另外一个人的尸骨埋在这里。”

 傍晚,李弘命令燕无畏把三位屯长,郑信,田重,胡子,木桩,铁锤一起叫到了卢龙楼。

 卢龙塞的三个屯长赵汶,⽟石,伍召都是年轻人,虽然年纪都比李弘稍大一些,但在北疆不是以年纪论大小,而是以武勇论⾼低。所以三个人从进⼊卢龙塞那一天起,就对李弘佩服得五体投地。谁敢在惨胜之后以四百人追袭蛮子大军?豹子,只有他敢这么做。没有人敢不服,这就是拳头狠的硬道理。

 这次李弘单匹马再次杀回鲜卑国,不但带回来上千的士兵,还打劫了鲜卑国的大王和连,这让三个屯长更加拜服,內心里都暗暗发誓,一定要跟着这个疯子大人打天下,将来的军功肯定多得不得了。

 李弘把太守刘政大人送来的文书让里宋读了一遍,自己又解释了一遍,然后说道:“我们都是大汉的子民,当兵都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千千万万的大汉百姓免受战火的‮躏蹂‬和摧残。我们可以为此抛头颅,洒热⾎,连命都不要,难道就不能为此少拿一点钱吗?”

 几个人望着李弘,脸上表情各异,没有人接腔。

 “鲜卑国在近期可能要⼊侵我们大汉国,和他们的生死决战已经不可避免。我和在座诸位一样,将来是生是死,只能听天由命。”

 “我这份秩俸全部打⼊卢龙塞的士兵军饷中。在座诸位的钱可以少,但普通士兵的钱一分都不能少。战要靠他们来打,胜利要用他们的生命和鲜⾎来换,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大汉国的荣耀。”

 田重用力一拍桌子“好,说得好。我活了六十三年,当了将近五十年的兵,头一次听到一个当官的替我们士兵说话。为了你这句话,我不要秩俸了,就跟在你后面,一直到战死为止。”

 胡子猛地站起来:“大人,你待我们恩重如山,不但帮助我们从鲜卑国逃出来,还一直把我们当兄弟一样对待,就凭这份恩情,这份信任,我代表所有的马帮兄弟说一句,一切唯大人马首是瞻,绝无二话。”

 胡子在北疆马贼中非常有名,属于老大级的人物,象木桩,燕无畏他们只能算作不大不小的零散组合。这次他们被慕容风的‮队部‬打惨了,被鲜卑人追杀的走投无路。就在山穷⽔尽的时候,燕无畏带着李弘赶来了。李弘带着他们在草原上,山林间绕来跑去,不但逃脫了鲜卑人的包围,还狠狠地打了一下鲜卑国大王的亲队伍。这让他们对李弘敬若神明。而更令他们感动的是,到了卢龙塞,他们一直被李弘象兄弟一般的尊重和信任着,这才是他们心里最需要的东西。在北疆人人喊打的马匪,到了李弘的眼里却象是亲人一样。因为这个,所有大大小小的马匪,包括胡子这个老大级的人物,都发自內心里愿意为这位声名响彻北疆的豹子大人效力。

 赵汶三个屯长这个时候不敢不表态。虽然他们一直没有和李弘并肩战斗过,但他们也愿意和李弘一样,带着部下和⼊侵者⾎战沙场,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无尽的荣耀。这是每个大汉战士的心愿。

 里宋和郑信做为卢龙塞战后幸存下来的士兵,连报仇都来不及,哪里会在意什么秩俸不秩俸。他们一心只想和鲜卑人早早开战,为死去的战友报仇雪恨。

 李弘非常感动。有这些众志成城的部下,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败。

 李弘随即把自己对卢龙塞边军的扩军方案说了一下。他打算把卢龙塞的边军分成一部三曲,每曲三屯,每屯两百人。赵汶为中曲军候,伍召为假军候,下辖卢龙塞扩军之前的三屯人马。左曲⽟石为军候,燕无畏为假军候,下辖三屯主要是最近招募的新兵,原卢龙塞伤愈归队的士兵,零散投奔的马帮人员。右曲胡子卫峻为军候,里宋为假军候,下辖从鲜卑逃回的众多马帮主力队伍。郑信为斥候屯屯长。田重为后卫屯屯长。他同时安排木桩,铁锤,小懒他们都下去做屯长,各屯下属军官任由各位军候自己在下属中选拔。

 “如果大家有什么提议,或者不満意的地方,现在说。”李弘笑着说道“明天就重新整军。然后‮队部‬开拔到草原上,进行骑兵阵形训练。”

 “出卢龙塞?”赵汶惊讶地问道。

 “对。实战演练,来不得半点马虎。”李弘郑重地点点头说道:“斥候屯从明天开始兵分两路侦察敌情。一路向百灵牧场东北方向,一路向大燕山方向。斥候士兵们可以适当三五天回报一次。”

 郑信立即点点头。

 “长敬老伯的后卫屯事情最多,战马,粮草辎重,武器装备,都要大量囤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田重显得非常动,他大声说道:“大人放心,下官竭尽所能,为大人排忧解难,一定让卢龙塞的铁骑风云我燕赵大地,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风云燕赵。”李弘喃喃自语道“风云燕赵,说得好啊。好气势。”

 “我们就把自己的骑兵叫做风云铁骑,你们看如何?”赵汶望着大家说道。

 “风云铁骑的战旗中间绣一大豹子,怎么样?大人在画虹原上就是⾼举着这杆大旗,杀的敌人庇滚尿流,几乎全军覆没。”燕无畏‮奋兴‬地大声叫起来。

 “好,就依无畏的意见。我立即命人连夜赶制。”田重摸着自己的小山羊胡子,开心地大笑起来。老了,还有用武之地,任谁,都会‮奋兴‬不已。

 “鲜卑人有个天下闻名的铁骑,叫黑鹰铁骑,其战绩累累,天下无人敢当其锋锐。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和它决斗一场,看看谁是天下第一。”

 李弘突然想起铁鳌,想起那支翱翔九天的雄鹰。

 ‮队部‬第二天开拔到距离卢龙塞六十里的大草原上,扎下大营。

 李弘依照从铁果哪里偷学的训练办法,对三曲一千八百名骑兵战士,展开了非常艰苦的训练。但是骑兵作战,人马一体才是最佳境界,要想到达这种⽔平没有一两年时间本就不可能。

 李弘疲惫不堪的坐在草地上,一脸的无奈。虽然这些战士中有的是老骑兵出⾝,象刘政就给他留下了两屯完整的铁骑‮队部‬,有的是纵横草原十几年的悍匪,象胡子他们的‮队部‬,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对骑兵作战缺乏基本的战术素养和理解。和鲜卑人,乌丸人的铁骑比起来,现在这支队伍的确差一个档次。

 骑兵战士们因为不能准确理解骑兵战术,造成在阵形配合和使用上完全没有默契,集团骑兵作战的优势本就难以发挥,很难形成‮大巨‬的战斗力。

 李弘望着草原上小股骑兵队伍在不断地往来飞驰,思绪不噤飞到了鲜卑‮场战‬上,惊心动魄的驹屯‮场战‬上。那些骁勇善战的鲜卑骑兵们在牛角号和战旗的指挥下,娴自如地变阵,精确默契地配合着,几乎完美无暇地推动着阵势前进,尤其是黑鹰铁骑,仅仅那不可一世的熊霸气势,就⾜够摧毁敢于战的敌人们。

 李弘哀叹一声,抱着脑袋躺倒在刚刚露出嫰牙的小草上,绝望地望着蔚蓝⾊的天空。一时间要建立天下第一铁骑的雄心大为受挫。

 士兵们战术素养差,个人的骑格斗技术和胡人比起来也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不能在短期內想出办法来弥补,在正面‮场战‬上和敌人骑兵决战,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突然,远处飞来一骑,象箭一般向李弘。李弘猛地坐起来,神⾊凝重地望着,心里闪过一丝不祥的念头。

 “大人,大事不好…”  M.ssVvxS.com
上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