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往生记 下章
第153章
 人们要是认为windows或者是苹果麦金托什机是图形界面的鼻祖那就大错特错了,计算机技术从来都是在大型机上发源,直到小型机或微机的计算能力足够支持这项技术才能广为传播。

 图形界面也是这样,它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和内存空间,在七十年代只有大型机或高档次的小型机可以足要求,真正在微机上实现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那还是要数到PARC。

 前面已经讲过PARC自己研发了很多奇怪的机器,其操作方法和软件几乎就和现代微机相同,只是这种东西在当时来讲还是十分的昂贵,倒是乔布斯偷师成功,在85年成功的将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在微机上实现了,那就是麦金托什机。

 这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其实早在81年,在工作站上就出现了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那就是x-windows。

 说起x-windows这个玩意,还得是PARC的功劳,PARC到底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地,当年PARC分崩离析,好多工程师另谋高就,四散到了硅谷各大公司。

 而正好也有一位人物被苏教授招揽到了旗下,此人名叫霍华德,擅长计算机图形编程,在大学时就和苏教授好。

 苏教授辞去工作之后,专心一意的经营他的工作站,虽则操作系统是基于很普通的unix,但是毫无特色,人们经常抱怨其太困难,要求将其改进。

 在81年的时候,苏教授就着手进行图形界面的研发,颇有一些心得,待霍华德加入之后,其进度更是突飞猛进。

 他们基于先进的多处理器工作站,充分发挥了苏教授的显示系统的能力,制定了一套显示标准,搞出了一个图形界面操作的雏形。

 无巧不成书,在麻省理工的一个小组也取得了一个图形界面的成果,他们自称是W-windows,虽则简陋但是却那么的独树一帜,同样基于unix系统。

 麻省理工的成果并不引人注目,在当时的计算机能限制之下自然不能畅的运行,但是却被苏教授慧眼识珠,花了10万美元买了下来,将其技术融合到了自己的系统当中,这就成了所谓的x-windows。

 当时的x-windows名不见经传,只是很少人知道。而unix系统由于其简洁高效稳定的特点被各家计算机公司购买了授权,由于利益的原因,每家公司的unix系统都经过修改,互不兼容,导致了unix作为最先进的一款操作系统却硬生生的被自己打败了,根本普及不起来。

 而苏教授则存了一个理念,那就是联合所有的unix支持商,建立一个基础产业标准,使得各家的unix系统各有特点,但是其上的软件要互相兼容,省的重复开发浪费资源。

 这在当时算是一个叫好的主意,加上苏教授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工作站供应商,还第一个推出了unix上的图形界面程序x-windows,因此各家厂商纷纷同意加入其中,不过到底是由谁说了算还有待商定。

 以长久看来这简直就是徒劳无功的事情,unix操作系统家族复杂无比,其衍生物多达几十种,根本没有一个占主的领导者,在后的发展中也证明了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由于x-windows令出多门,还要与各家厂商五花八门的标准相兼容,其运行效率可想而知。

 但其所蕴含的图形技术却是一的,unix系统不足恃,换了自己的godson呢,长久如是想。

 目前godson在pc上已经稳占了头名,挤得其它操作系统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出了dos还在苦苦支撑之外,cpm之已然灰飞烟灭,连其作者都该行了。

 若是将x-windows的技术移植到自己的godson当中,不用管其他的系统兼容问题,不但开发时间大大缩短,运行效率也将改进。

 当然以目前pc机的配置来讲肯定运行不了如此的庞然大物,以历史的角度来看至少要到386微机出现才能支持图形界面。

 打定了主意,长久自然开始联系苏教授,购得了x-windows系统的独立使用权。本来以美国view-soft公司的软件开发实力,这项任务当之无愧的应该由他们主持,但是长久有自己的考虑。

 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是后发展的基石,若是放在美国开发就如同锦上添花,而在香港本地至少可以培养一大批于此道的程序员,对以后的发展有莫大的好处,也算是制衡的方略之一。

 将研究小组放在自己的身边还可以随时监控,对保密的要求也小了很多,毕竟民族主义还是占了长久的大多数心思。

 没啥多说的,所有的程序被一一解析,由于godson和unix同源同种,其融合过程几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倒是如何实现操作系统和图形界面密不可分反而费了长久很大的心思,其关键在于发挥k32的硬件能让其运算资源更加倾向于图形化,这有点像乔布斯的麦金托什机,让操作系统和机器硬件紧密结合。

 虽然这样做可能难度更大,但是却可以有效的防止盗版,通俗的讲就是兼容机很难做,就算使用逆向工程也因为工程量太大而放弃。

 西门子公司的技术人员和长久的程序员以继夜的对这个新型的概念进行具现化,这项优化工作一直进行了两年的时间,直到苹果的麦金托什机发售之后才完成,当时两家合伙发布的engineerputer已经发布了大半年了。

 83年底,英特尔的推销员们几乎踏破了IBM博卡分公司的大门,几乎是盯着埃斯里奇的寸步不离,只为了让其购买286处理器片。

 英特尔公司早在82年就发布了286处理器,16位字长,集成了14。3万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6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

 与8086相比,80286能支持更大的内存(16MB),可以使用外存储设备模拟大量储存空间,从而大大扩展了80286的工作范围,还能通过多任务硬件机构使处理器在各种任务间来回快速切换,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其速度比8086提高了5倍甚至更多。

 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说是强劲的处理器,英特尔的营销人员说破了嘴皮子也没有让埃斯里奇动心,得到的回答通常都是“行啊,放着吧。”“后再说!”等等。

 埃斯里奇心中自有一把算盘,目前来看基于8088的pc机生产几乎是不停的往上涨,每月的产量都上升到了12万部,以这样的利润额根本不需要发布新型的微机,否则会威胁到老pc的销量。

 不过一切从最大利润率着想,但是新东西必须要做,否则面对市场突发状况总不能毫无还手之力。

 感觉把英特尔的胃口已经吊的差不多了,加上市场上PCjr的失败,总部的压力也是很大,埃斯里奇决定将加速新产品的研发以挽救自己的声望。

 本来IBM公司害怕英特尔的产品不稳定,为了能够控制pc的货源,IBM花了2。5亿美元购买了英特尔近12%的股票,还拥有购股优先权,这样一来蓝色巨人就可以左右英特尔的决策以控制微机市场。

 其最终签署的相关协定居然还包括IBM可以修改英特尔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这是怎样的一个不平等条款啊,蓝色巨人的那些官僚们居然没有一个想去利用之,虽然IBM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设备。

 正当各家公司施展神通韬光养晦的时候,pc市场的红火却有点走样,在整个美国,IBM原装pc的销量只占到了微机销量的50%,剩下的出了可怜的几个品牌之外全部被兼容机厂商占领。  m.sSVvXs.Com
上章 往生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