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绣外慧中 下章
第三百一十九章梁国易主
 第三百一十九章梁国易主

 这天晚上,梁孝帝没有离开勤政殿。阮祥试图劝说皇上回去就寝,每次刚往门里跨进一只脚,就听见黑暗中传来皇上的厉喝:“出去”

 阮祥不敢造次,只好在门外蹲守。三月初的天气,舂寒料峭,阮祥冻得缩成一团,想到皇上亦无任何御寒之物,又着急又心疼。熬到下半夜,实在等不下去了,斗胆跑去凤仪宮,把皇后从热被窝里叫了起来。

 谁想皇后心急如焚地赶来,进金銮殿后不仅没劝出皇上,自己反而在里面陪了半宿。夫俩一会儿低声谈,一会儿嘤嘤哭泣,慌得阮祥拼命竖起耳朵,仔细谛听每一个细小的动静,就怕这两人一时想不开,相约着在金銮殿上自尽了。

 不是他多想,实在是情势危急。

 陈致远的西北军已在前几天拿下函⽟关,梁瑾瑜的靖军又于昨⽇攻下了通城,那是京郊最后一道屏障,估计到这会儿,两军已完成了对京城的合围。

 虽然如此,也不等于上京就完了呀。

 这里是皇城,从梁开国以来,年年投⼊大笔银钱修筑防御工事,护城河一再加宽,墙体坚固⾼峻,楼头三步一堡五步一哨,易守难攻。尤其最近一两个月来,皇帝自知终有一⽇叛军会兵临城下,命士卒⽇夜加固城防,紧急囤积物资,上京城外数百里之內,几乎连地⽪都给刮去了三尺。照皇帝的话说,这样既可以充实府库;又免得让叛军就地征募,以战养战。

 城外百姓被搜刮一空的结果,是城內军粮储备达到了空前的充裕,据说,俭省一点的话,能支撑四五个月之久。那时西域之路早已恢复通行,⽝戎和羯胡对中原虎视眈眈,探知陈致远率军远征,定会趁虚而⼊。陈致远无力兼顾,只能撤离,留下靖军‮立独‬支撑,攻势大减,皇上再号令各地勤王之师驰援,梁未必不能转败为胜。

 阮祥自我安慰的时候,不敢深究两点:其一,所谓的“勤王之师”真的有吗?其二,陈致远走了,赵军会不会来?

 难熬的‮夜一‬终于过去,天边现出了鱼肚⽩,帝后二人互相搀扶着出现在勤政殿的大门口,皇后神⾊慌张地说:“去传太医,就说皇上病了。”

 “是”阮祥刚要吩咐小太监,就听咚地一声,皇上已经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本就虚弱不堪的梁孝帝,因为在金銮殿上捱了‮夜一‬冻,病体沉疴难愈,不能视朝,诏令由六皇弟楚王摄政。

 楚王,顾名思义,封邑在楚地。可惜他的封地一小半与靖毗邻,一大半与安南接壤,赵、靖自立,他的封地全被那两国占去了,他成了光杆王爷。要不是跑得快,连⾝家命都难保——也有人说,是赵延昌故意放他走的,他寸土皆无,难道⽩养着一大家子废物啊。

 楚王拖家带口回到上京,靠着梁孝帝的赏赐和族亲们的接济度⽇,别提有多窝囊了。也因此,他对赵、靖两国的恨意特别深,成天咬牙切齿的,给梁孝帝上了无数的折子,提出了无数种对付叛军的方案。可每次朝会,商议派谁出战时,他一径做缩头乌⻳,庇都不敢放一个,颇为臣下讥评。

 就这样一个人,却被任命为摄政王,谁会服气?几位素有名望的宗室亲王在公开场合毫无顾忌地抱怨:“皇上真是病糊涂了”

 梁孝帝在病榻上得闻,朝自己的皇后冷笑:“听听,都跟你一个腔调。”

 皇后忙跪在踏板上赔罪:“是臣妾糊涂,不懂皇上的深意。”

 梁孝帝叹了一口气说:“你起来吧,朕并未怪罪于你。你以后就知道了,他们不満才好,朕就怕他们没意见。”

 见皇后面露疑惑,梁孝帝也没解释,命阮祥取来一只尺来长的盒子,亲手给皇后,郑重吩咐:“这个你拿着,待朕驾崩后,你再打开,依言行事。”

 皇后垂泪道:“陛下舂秋正盛,怎做此等不吉之语?”

 梁孝帝无所谓地笑了笑:“生死由命,注定短命之人,便天天被人山呼‘万岁’,又有何益?”

 皇后和阮祥相顾失⾊,俱垂头不敢回应,就怕勾得皇上说出更多的丧气话。

 梁孝帝闭上眼睛,朝皇后挥了挥手道:“你下去吧,以后凡事自己多拿主意,别总听你爹的,他心心念念只为曹氏一门的荣华富贵,未必真为你着想。我言尽于此,信不信在你。”

 听着皇帝嘴里说出类似遗言的话,皇后死死地捂住嘴,不敢哭出声。

 却说皇后捧着密旨回到自己的寝宮,数度手庠,想打开看看密旨里写了什么。到底是受过多年三纲五常熏陶的人,不敢违逆君旨和夫令,默默地把密旨蔵⼊头暗阁里,然后坐在上发呆。

 直到很晚皇后才躺下,刚有点睡意,就听到外面传来哭喊惊叫。皇后仓皇起⾝穿⾐,带尚未系好,宮女冲进来告诉她,皇上业已驾崩,六王爷被杀,五王爷景王自称已受遗诏,就等明早在勤政殿接受群臣参拜了。

 皇后反而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叛军打进来了。

 痛哭一场后,皇后抖着手从暗格里拿出皇上——现在已是先帝——给的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有两份密旨。

 上面一份是早就拟好的传位诏书,只是在“传位于几皇弟”那儿空了一格,也就是说,可以是任意哪位皇弟,谁有本事篡位就填他。

 梁孝帝排行第二,上面大皇兄早殁,能继位的,只有皇弟,所以这份,是通用诏书。

 皇后到此方悟,皇上会任命一个窝囊废做摄政,就是为了引人不満,引人篡位,因为,那天晚上在勤政殿,皇上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他决不做梁氏皇族的千古罪人,他决不做梁末帝

 皇后抱着密旨泣不成声:皇上,您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心愿,不做末帝不做降君您解脫了,臣妾却如何是好呢?

 待哭泣稍定,匆忙打开另一份密旨。只扫了一眼,皇后就惊住了,这份竟然是下旨查抄威远侯沈府的诏令,且注明,待沈府之人下狱后,全部秘秘密处死,一个不留。

 为什么呢?皇后并不是怜惜沈家人,而是有点想不通。

 若说沈家通敌叛国,并无明证,至于通敌嫌疑,上京豪族世家有嫌疑的多了去。像沈家的姻亲刘家,就有个女儿在赵宮为妃,不是比沈家更有通敌嫌疑吗?为什么皇上独独容不下沈家,临死之前都要特意留道密旨将沈家灭门?

 皇后并不笨,用排除法将其他理由一一排除后,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小太子还活着,而且跟沈涵净在一起,此刻正躲在某个‮全安‬的地方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所以,要先灭掉沈家,免得有一⽇,沈家挟太子以令诸侯。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对已死的梁孝帝,皇后不免有些怨恨:既然不放心沈家,不为什么不⼲脆连沈涵净一起杀了,还让她护着太子出宮?太子从几个月起就养在自己⾝边,认她为⺟,皇后自认比沈涵净更能照顾好太子,娘家也更有势力,能扶持太子在异地继位,慢慢收复京师。

 纳闷之余,皇后恍然了悟,梁孝帝也许不信任沈家,但他更不信任曹家他没有下令抄没曹家,是因为他知道,一旦上京沦陷,皇后和皇后的娘家曹氏一族,绝无‮理生‬。

 至于沈家,他们曾收养过赵太子妃,无论靖帝还是赵太子,都会对沈家网开一面,甚至会派兵保护沈宅,因为那里有赵太子妃的故居。

 此时又有宮婢进来通报:“娘娘,景王爷带着人往这边来了。”

 皇后收起第二道密旨,将第一道密旨迅速填好,同时指挥宮婢帮她换上礼服。

 当景王跨进凤仪宮时,就见明如⽩昼的殿堂中,他的皇嫂脚登凤头履,头戴凤冠,一⾝朝服立在凤座旁,手里托着一道⻩灿灿的圣旨,⾼声唱礼:“遗诏在此,景王还不下跪?”

 景王脸⾊数变,当着満殿太监宮女和⾝后几位亲信的面,又不能公然抗拒遗诏,只得不情不愿地跪下。

 遗诏上的內容却让他喜出望外。他会来此,本就是要请皇嫂明晨上金銮殿,亲口念出他伪造的那份“遗诏”好让他名正言顺地登位。没想到,皇嫂手里居然有真遗诏。

 他还有些不敢相信,接过遗诏看了又看,确实是他皇兄的御笔,惟有“五”字似乎颜⾊略有不同。他疑惑地望望皇嫂,皇后乐得让他欠个大人情,暗暗以手势告诉他,那里本来是个“三”字,被她临时改成了“五”字。

 景王对皇后投出感的一瞥,喜滋滋地带着遗诏走了。

 皇后颓然倒回凤座,刚刚这一幕,她表面上看起来很镇定,其实心都快跳出来了。

 她爹曹忱,仗着国丈的⾝份和手里的兵权,在朝堂上横行霸道,和年轻气盛的景王素来不对盘。但愿靠着这点“恩情”能苟全曹氏一族的命,她能为曹家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分隔线——

 这两天精神状态不怎么好,总像感冒了一样,暂时只能1更,明天看能不能2更。  M.SsvVxS.cOM
上章 绣外慧中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