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绣外慧中 下章
第二百九十三章传去喜讯
 第二百九十三章传去喜讯

 太后的病没什么大碍。据御医诊断,是因为太后平时吃得清淡,今⽇喜逢重,皇后派人送来的饭菜中略有些荤腥,太后的脾胃不能接受,才出现了吐怈现象。只需喂些清粥,再用健脾开胃的药慢慢调理,就没事了。

 大家俱松了一口气,不久粥送上来,赵延昌挽起袖子亲自服侍,喂太后喝下了小半碗。眼看太后安稳睡下,不再呕吐,脉象趋于平稳,便准备各自回宮歇息。

 赵延昌走时,皇后直地跪在门口请罪,赵延昌非但没责怪,态度甚至称得上温柔可亲:“你也不是有意的,起来吧。”

 皇后未施脂粉的脸上顿时流下两行热泪,哽咽道:“都是臣妾的疏忽,才让太后病弱之⾝又受此苦楚,纵皇上仁慈,不加责难,臣妾于心何忍?故恳请皇上,许臣妾迁离中宮,从此在沐萱堂长住,于东次间设一座佛堂,早晚叩拜礼佛,为太后消业积福;于西次间起居,以便时时照料,免得再发生今⽇这般状况。臣妾一片至诚,伏惟陛下恩准。”说到这里,重重磕下头去,磕得青⾊大理石地面砰砰作响。

 俞宛秋在心里为皇后喝彩,真是妙啊再大的罪愆,一旦以皇后之⾝舍弃荣华,布⾐蔬食⼊佛堂,谁也不便多加苛责了吧。

 赵延昌是越亲切就越可怕的人,如果皇后请罪时他爱搭不理,甚至态度耝暴,那恰恰说明他不会把皇后怎么样,脾气发完就完了。皇后跟他多年夫,肯定是了解了这一点,所以发现赵延昌的表现不对劲,立刻想出对策,意图以退为进。

 屋里屋外静悄悄的,所有的人都垂首无语,唯有皇后的啜泣声和磕头声不断传来。

 过了好一会,赵延昌才开口问:“你要虔心礼佛是好事,这宮中事务却又给谁打理呢?”

 皇后的目光朝俞宛秋这边睃过来,俞宛秋心口一紧,皇后果然建言:“太子妃温良大度,聪慧明理,更兼名望卓著,由她摄理六宮,想必事事妥当,臣妾亦很放心。”

 赵延昌脸⾊渐沉,皇后似没看见,继续补充道:“其实刚刚在宮门外,臣妾已经跟太子妃道明了此意。”

 俞宛秋慌忙跪下,皇后这一手太毒了,她是太子妃,是皇上的儿媳,又不是皇上的嫔妃,有什么资格替皇后管理六宮?

 照皇后的意思,她已经跟太子妃私下里达成了协议,甚至,这事本就是太子妃自己提出来的

 那说明什么呢?

 说明太子妃不満储妃⾝份,不満只在东宮作威作福,想把皇上的后宮统统纳⼊自己的掌控之中。再往更深层挖掘,太子妃会如此,是太子授意的,是太子不満储君地位,想早点取⽗皇而代之,只有这样,太子妃才能成为后宮之主。

 俞宛秋气得抓紧裙裾,为了陷害儿媳,皇后竟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顾了么?

 她这番做作,表面上迁居礼佛,不问俗事,实际上是把太子妃推到风口浪尖上,让赵延昌对太子妃起忌惮之心。如此一来,既能转移赵延昌的视线,又达到了打击太子妃的目的。

 皇后的愚蠢狠毒,真让俞宛秋开了眼界。难怪赵佑熙对她那么冷淡,想必早就认清了这位⺟后的真面目。

 一直处于看戏状态的太子妃终于不淡定了,像皇后那样重重磕下头去:“⽗皇明鉴,臣媳年轻识浅,连东宮事务尚在摸索中,常弄得一团糟,外面又有同济医馆及诸多产业要打理,既无余力兼顾其他,更不敢存有此等荒唐妄想。”

 赵佑熙急得问皇后:“⺟后,您是不是听差了?太子妃绝不可能答应这种事的。”

 看低眉顺眼的皇后嘴角隐现一缕讥讽,俞宛秋轻吁了一口气,罢了,本来准备等三个月期満后再向外公布的,如今这形势,也只好提前说了。要不然,皇后立意诬陷,她还真有嘴说不清,谁叫她刚才进慈安门时,跟皇后辟处一室密谈过。

 想到这里,俞宛秋再次叩首道:“⽗皇在上,臣媳有下情容禀。臣媳如今的⾝体状况,实不宜过度劳,臣媳…臣媳…”

 还是赵佑熙听出了端倪,眼里露出惊喜,一把拉住她的手问:“你‮孕怀‬了是不是?”

 “是”回答完相公,继续转向公爹陈情:“臣媳已怀有⾝孕,需要静养,前几⽇便陆续将名下的医馆和各处铺子给手下全权处理,臣媳惭愧,不能替⺟后分忧。可能是臣媳的话没说清楚,惹得⺟后误会,都是臣媳的错。”

 赵延昌云密布的脸霎时笑成了一朵大*斯菊,声音动地说:“那还跪在地上做什么?快起来宝儿快搀你媳妇起来,去那边铺有绒垫的椅子上坐下。”

 俞宛秋暗自好笑,这喜讯大大取悦了皇帝陛下,连太子殿下的啂名都在大众广庭之中叫出来了,又一叠声召唤还在外间配药的御医:“老林你进来,给太子妃把把脉。”

 俞宛秋被赵佑熙小心翼翼地扶到一旁坐好,亲手罩上丝帕给太医诊脉。

 俞宛秋还是有点忐忑的,月信已迟了半月,她一向很准时,出现这种情况,‮孕怀‬的可能极大。惟一担心的是,‮孕怀‬的⽇子短,脉象不够明显,太医暂时诊断不出来,叫人空喜一场。

 好在林医正经验丰富,按了没多久就笑容満面地宣布,太子妃的确是喜脉

 一屋霾尽散,皇上和太子喜形于⾊,连皇后都含笑合掌拜四方:“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我赵家又添皇嗣,从此儿孙満堂,国运昌盛,阿弥陀佛,佛祖保佑…”

 不管真心假意,这一举止看在赵延昌眼里还是欣慰的。

 待她拜完,赵延昌叹息道:“你要搬过来就搬过来吧,既然设佛堂礼佛,就要放下嗔恨心,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如此拜佛才会有福报。”

 皇后躬⾝应诺:“臣妾谨遵陛下恩旨。”

 俞宛秋默听着两个人的对话,看来赵延昌决定放皇后一马了。人在⾼兴时是比较宽容的,腹中这个孩子来得真及时,不仅替自己解了围,还让皇后得到了一次宽大的机会。

 只愿皇后能体会到赵延昌的苦心,以后不再滋生事端,让大家都过些清静⽇子。

 这时,耳朵里听见赵延昌在问皇后:“以后宮中事务到底给谁主理,你心里有合适的人选吗?”

 不等皇后回话,俞宛秋起⾝奏道:“⽗皇,⺟后虽然迁居,人依然在宮內,礼佛也不需要每天十二个时辰跪在佛堂,照样可以管理宮务。臣媳以为,⺟后若能以礼佛所发之菩提心待人接物,乃整个后宮之福,吾国臣民之福。”

 皇后是不值得信赖,但换个女人掌权,就值得信赖吗?也许还不如呢。

 皇后在位,至少不会主动陷害太子。她一心想拉下台的是儿媳,不是儿子,有时可能难免误伤,但俞宛秋相信,那绝非她的本意。她又不是智障,会不知道唯有太子地位稳固,她的地位才稳固?赵延昌一再容忍她,说穿了,不过是看太子的面子。

 怀着龙裔的太子妃出面为皇后求情,赵延昌当即采纳,末了又说:“这样吧,后宮还是由皇后主理,再叫贤妃协理,大事你把关,具体的就给她去做。”

 皇后连忙答应,其语音和动作都透着掩饰不住的惶恐,俞宛秋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位贪财好势的皇后,哪里真舍得放下手中的权力,不过是想陷害她一把。哪有皇后健在,就由太子妃打理六宮的道理。即便赵延昌不多心,外人会怎么看?一国之⺟被挤兑进了佛堂,太子妃越俎代庖。遇到那心术不正,嘴巴臭的,搞不好会怀疑公公与儿媳之间有什么…真是汗颜那。

 皇后的所作所为,让俞宛秋想到了一句话: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皇后作为太子生⺟,明明该是他们的队友,却非要窝里反,都不知道她老人家到底怎么想的。

 所幸赵延昌极为宠爱独子,爱屋及乌之下,对儿媳和长孙也颇看重,任皇后怎么‮腾折‬,从不曾动摇过太子妃的地位。

 这件事也让俞宛秋验证了先前的猜测:如果皇后失去权柄,下一个接手的必是张贤妃。赵延昌对她,果然是信任器重,即使皇后马上又自己转弯,赵延昌仍借机把张贤妃推了上来。

 好在她只是协理,仍在皇后的手底下。

 这对俞宛秋来说,未见得就是坏事。张贤妃是个聪明人,自己老大不小了,生不出孩子,对东宮很是巴结,皇后⾝边有这个人,说不定反而能成为助力。

 只要整个后宮的格局不变,俞宛秋不反对赵延昌多举荐几个人出来当“协理”协理越多,越能互相掣肘。几个女人一台戏,她们自己吵吵嚷嚷,一地⽑蒜⽪扯不清,作为东宮太子妃的她,越能置⾝事外,安心养胎生孩子。  m.SsvVxs.cOM
上章 绣外慧中 下章